2001年将个人多年的工作积累和收集、考证、发表的相关资料汇编出版了《青海工业史话》,客观、详实地记述和评说了20世纪40—80年代期间青海手工业、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的萌芽、兴起和盛衰,得到青海文史专家朱世奎、李逢春等老同志的高度评价,称赞有“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作用,被省、市、区各级档案馆和诸多政府机关、部门及民间文史爱好者收藏。2003年始特聘为市、区级文史资料撰稿人,2008—2010年间被西宁市志编纂委员会、市政府史志办聘为特邀编辑,与其他编纂人员一同废寝忘食、广征博集、分门别类、上下贯通、去伪存真、探本求源;寓褒贬于记事之中,明规律于兴衰之内,倾心主编了达50余万字、西宁市有史以来第一部记述工业发展的专志——《西宁市志•工业志》,真实全面地记录和再现了西宁地区工业发展的历史风貌。

也基于此,使他非常熟悉和热爱这片给予他生命和养育他成长的土地上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世纪之交时曾写了一首《青海词》:“青海湖畔牛羊壮,浩门草原牧马肥。昆仑山上开矿山,柴达木里采石油。青藏高原修铁路,龙羊峡谷建水电。羌笛喜得京胡伴,春风亦度玉门关。” 来充分表达对大美青海的不解之缘和对故土新貌的热爱之情。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人们在紧张繁重的劳作与工作之余,总喜欢踏寻奇山异水或依恋于在山野或田间天然的石头上来歇息或静思,以石醒酒、以石励志、以石悟道,通过观赏古朴自然的雅石,在平淡中静虑杂念、返朴归真。受其启发,张维珊老人在写作与史实考证之余,也随缘零零总总收藏大小不同的各类黄河奇石百余块以陶冶身心,强身健体。通过赏玩古朴自然的奇石,在平淡中静虑杂念、返璞归真,领悟天地的造化、感觉山水的灵气;遂天、地、人、山、水、石融会贯通、自然恬静。在每日的赏石中平淡、简朴的退休生活得到充实,写作灵感也随之得到升华;精神生活得到慰籍;也逐渐悟出了“奇石纳千世万象之气,慧眼识乾坤苍穹之灵”、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的赏石悟道精神境界。张维珊老人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谈石、论石仍津津有道,乐此不彼。通过赏石,他从中体会出了人生意义、人生情趣的哲理,悟出了万物演绎的共有之道,找到了积极向上的休闲方式,故起名“养心斋”自娱自乐,颐养天年。


